信息:“勇立改革潮头 激发变革驱动” 加快绘就“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新图景
作为全省行政执法改革的探路者和先行区,金华勇担使命、先试先行。从2019年义乌市佛堂镇率先开启全省乡镇综合执法改革先河,到2021年婺城区承担全省首批“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区级试点,三年多来,金华市以“系统重塑、综合集成、协同高效、数字赋能”为主基调,全域纵深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打造了一批具有金华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
(相关资料图)
改革至今,金华市已建立“执法事项总目录+综合执法目录+专业执法目录+乡镇(街道)执法目录、职责边界清单的“四目录一清单”动态管理机制,整合撤销精简40个专业执法机构,执法力量县乡、镇街下沉率达90.7%和68.5%,综合执法事项和领域覆盖率分别达到28.21%,70%。完成执法监管“一件事”64个主题认领,开展应用856次,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
执法监管上重合力,从“九龙治水”到“攥指成拳”
“统筹+协作”,执法流程更高效。统筹发挥市县两级综合执法办作用,进一步细化具化综合执法办职责,综合运用“三书一函”机制,统筹协调指挥和规范指导本区域的执法监管计划、执法检查、执法协作等执法活动。健全综合执法部门与法院、检察院、业务主管部门的执法协同、沟通会商、联合执法、信息共享等4大机制,挂牌成立电力执法联络室等,与20个业务主管部门签订划转事权交接协议,实现无缝衔接。
“标准+标杆”,乡镇综合执法更规范。首创《金华市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规范化建设标准》,打破全市各乡镇(街道)综合执法各自为政的局面,推动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实现“物理整合”向“化学融合”转变。分批开展标杆培育,首批义乌市苏溪镇、东阳市南马镇等5个乡镇作为试点已初现成效。
“监督+问效”,执法履职更到位。构建集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于一体的多级联动监督机制,以最大监督覆盖面实现最强的监督效能。依托市人大“六查六提升”执法检查,加强跟踪监督,推进《条例》落实落细;借力“政协请你来协商”平台加速解决一批改革难点堵点;在兰溪市、东阳市挂牌设立全省首批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在全市35个乡镇(街道)设立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室(办公室);构建“检执联动”五大工作机制,获全省推广。
数字应用上抓变革,从“一枝独秀”到“多点开花”
“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改革推进以来,金华积极开发各类执法监管数字化应用场景,提升整体智治水平。早前,婺城区“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协同指挥应用,形成“1315”快速处置机制(1分钟响应、3分钟出勤、15分钟到达现场),平均处置效率提升47%,先后获评全省“数字司法好应用”、“数字法治好应用”,市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等。如今,全市共7个应用入选省综合执法试点,经验做法多次获中央、省级媒体报道。
比如,武义县加快建设行政执法风险预警、态势分析应用,打造风险画像、风险预警、一屏统览等模块,着力破解履职风险难防范、行政争议频发等问题,多次得到《浙江新闻联播》专题报道;金华火车站交通枢纽联合执法管理应用,创新333工作机制,提升站前区域治理能力;东阳在全省率先开发的乡镇合法性审查数字化应用,获评全省“数字司法好应用”;金东开发的“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司法保障与监督应用,建构线上全面协同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与司法监督的贯通协同。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金华市锚定64件社会关注、群众关切领域,开展“一件事”场景应用856次,不断提升综合监管效能。通过“综合查一次”、“双随机一公开”等方式开展跨部门、跨领域联合执法检查,目前在发展改革、教育、林业、水利、消防救援、文化和旅游等22个领域实现了执法“破零”,执法覆盖领域占比78.5%。金华还承接了省平台日常巡查模块试点试用,自8月16日以来,全市累计日常巡查4219次。
能力建设上求突破,从“简单粗放”到“提质增效”
聚焦提高履职能力。以新划转事项承接和应用为重点,与院校建立常态化联合培训机制,推行“带教式”“体验式”“情景式”新职能业务培训。从高校、市级部门及全市综合执法系统挑选首批入库师资48名,累计在72个乡镇(街道)举办执法大讲堂165次,开展培训71次,覆盖5627人次。新编制电力执法手册等9本执法教科书,推进新划转领域事项执法“有书可依”“有案可仿”。
聚焦改进执法方式。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问责制,深入推进“1+3+X”行政争议预防化解机制、轻微违法告知承诺制和“说理式”“教科书式”柔性执法。健全行政执法裁量基准制度,市级各执法部门进一步对裁量范围、种类和幅度作了细化、量化。
聚焦规范执法行为。市纪委牵头持续深入开展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发现并推动整改问题28个,同时主动加强对共性问题的分析研判,累计发出纪检监察建议书2份,推动行政执法部门开展警示教育5次,健全制度6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