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为了“慢”而慢练太极,只会误入歧途

来源:腾讯网 2022-05-16 06:17:13

太极拳“有快有慢,能快能慢,快慢相间”,正如太极拳拳论所说的:“慢能慢到十分,快能快到十分”、“慢如抽丝,疾如电挚”。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只看到太极的柔,却不知太极拳的刚,“快”的要领在太极拳练习者中没有被充分认识和引起足够的重视,只知慢不知快,只知慢练,却不知为何要慢练,加上门派式传授演化的原因,使得“太极拳就是慢”的要领根深蒂固,以至忽视了慢的实质和快的一面,甚至有人提出“既要快,又要叫太极拳,别人就不相信你练的是太极拳了”,全面否定了快的重要性,盲目为了“慢”而慢练,最终将太极拳练习者引入了误区。

其实,太极拳在技击实战中的表现形式必定是“快”,况技对抗,双方争强斗胜,战机稍纵即逝,抓住战机,以威猛的内劲,加上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方能克敌致胜。

《拳论》中对“快”字有十分生动的描述,如“力贵迅发,机贵神速,一迟即败,一迅疾即得势”,“进如疾风吹人,电光猛闪,愈速愈好”,“彼挨我何处,我意即到何处,气也随着而出,如斯响应,疾如电挚”,“如皮燃火,如泉涌出”。

如此可见,太极拳的技击与其它对抗性的竞技运动一样,都是十分重视力量和速度。“快”才是实战和应用时必备的重要方式。

为了达到“疾迅谁能敌”的目标,太极拳采取了独特的训练方式——慢练。因为太极拳理法精密,要求所有的动作均在意念的支配下,由内及外,以意导体,以意导气,使意、气、劲的活动达到高度协调的境界。就像看录像的慢镜头动作一样,只有动作缓慢,才便于解剖分析、领会动作要领,便于熟悉攻防动作的运动路径,便于形成动作的自动化,由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在技击时心理上只有觉得对方的动作慢,而不觉得对方的动作快。

具体来说,首先要通过这种慢练来掌握太极独特的身法要求,太极拳的身体姿势调节是以“五把弓”原理为依据,建立起一个理想的“太极身体姿势”模式,即把人体各部分调节成由躯干和四肢共五把弓组合而成的一个统一的弹性体,在意识的支配下,使身体以腰脊命门为中心,各运动环节由内及外,由近端环节到远端环节,节节贯穿,对拉拔长,从而产生强大的弹性力,这就是太极拳的以意导体;

然后,再通过慢练,可以摧僵化柔,掌握空胸实腹,气沉丹田,以意寻气,以气导劲,求得意、气、劲的完善结合,达到“浑然一气、周身一家”的高级境界。

这一阶段,就是制造强弓的过程,需精雕细啄,不断完善,把自己的身体锻炼和调整成一个强大的弹性体。在此基础上,再练习如何蓄劲张弓,将身体的劲力组合成一股合力,做到姿势正确,又能时时处处将弓拉得满满的。那么,只要一搭上箭,自然一触即发,迅不可接。所以说,太极拳的慢练是造弓和张弓,也就是将人体变成强大的弹性体,并时时处处保持蓄劲姿态的独特训练方法,张弓是为了放箭,慢练是为了快用,慢练是手段,快用是目的。

为什么太极拳的技击动作特别快?我们可以进一步从太极拳独特的运动特点来解释。太极拳在技击过程中的“快”,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起动速度快

在完整的技击动作中,动作预备期的长短和起动速度的快慢是整个技击动作速度和效果的关键。太极拳最注重内动的调节,要求“内动不予人知,蓄于内发于外”。五把弓调节所产生的弹性力和相应的意、气活动所产生的强大压力,均是以预应力的形式,时时处处积蓄着强大的能量。加上太极拳棉里裹铁,内刚外柔的状态,使身体内外产生巨大的压力差,里面就像加满了压力的气枪,在对手根本无法捕捉你的预备期和起动信息的情况下,突然发出迅猛的冷劲,以收出其不意的效果。

2、进行速度快

太极拳发劲时,不但要能发出突如其来的冷劲,而且还能在发劲的进行期产生更大的加速度。根据太极拳“源动于腰,由内及外,节节贯穿”的运动模式,内劲是以柔性的运动链形式传递,运动链的近端先做加速运动,也就是源动于腰,使其动能由内及外,自近而远传递,就像多级推动火箭一样,通过运动链各环节的逐级加速放大,到末梢环节获得最大的速度,给人以雷鸣电闪的感觉。

3、效应速度快

一般来说,当技击动作作用于目标后,也就是技击动作的效应期,在阻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下,技击动作往往受到制动,使效应期速度急速下降而影响技击效果。太极技击运用中讲究“触处成圆”,注重螺旋劲的运用,虚实转换灵活自如,避实就虚,借力打人。不管是推手或是散手技法,均要求在控制对方腰轴的前提下,以自己强大的劲力,引导和驱使对方的来力做圆弧运动,并绕着其本身轴进行加速运动,加大效应期的速度,延长作用时间,从而达到加强打击力度、控制劲路和破坏对方身体平衡的技击效果。

所以,充分了解太极拳慢练快用的实质和特点,全面提高太极拳特有的速度素质,是提高太极拳技击水平的重要课题。

} 关键词: 盲目为了慢而慢练太极 只会误入歧途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