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在内家拳不厉害,劲法!“钻穿进插 翻崩冷靠”才厉害!
很多人都爱好传统武术,无论太极拳、八卦掌、还是形意拳,但是总奇怪传武没有能实战的高手。其实一点也奇怪,因为传统武术训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传统武术修炼大体需要经过四个阶段,修正身法,换劲,练劲,用劲。现如今基本没有谁能完整的经过整个体系的训练。一是难度大,二是即便练成了也没什么意义。传统武术,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需要重新定位,实战搏击的功能逐渐退化,健身和积淀文化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所以传统武术,要从这个方面入手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在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这几大内家拳共同的修炼程序四个阶段中,站桩,能解决修正身法和换劲的问题。三体式和五行拳解决练劲和用劲的问题。站桩的要领很多,但是最核心的就是身法,很多人不懂,有些人懂但是没有足够的重视。所以站桩不能出好的效果,有些人会站桩站的腰疼。
在前面介绍太极拳八法一文中提到靠,有人问:在实战中,靠便于应用吗?
答:以我的了解和体会,在实战中,尤其在野战时,用上靠的机会并不鲜见。但要会用,知道如何创造条件,守株待兔是不行的。其中身法、步法、手法是创造运用条件的基础,手指上要有功夫,其功夫与靠法具有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作用,换言之,若没有手指上的功夫,很难用上靠法,靠难单用。当然最关键的技术是造势得机的能力。以我的体认,用靠,钻穿进插是前提,靠不仅是太极拳的基本用法之一,也是八卦拳常见的用法。
那么如何钻穿进插呢?
习拳者都知道,进身需要制造时机、把握时机,但身上没有东西,就算对方敞开门让你进去了,你也发挥不了制胜作用。所以首先身上要有功夫,什么功夫?一击必杀的功夫。这个听上去有点难度,实际并不那么难,主要是手指要有一击必杀的功夫、身上劲力要整透、基本手法要纯熟,合为插、拿、裹、托、挑。此外知道如何打对方的要害。有了这几样东西,进身才有用。
要善于造势,创造机会。这里面有很多学问,这里不展开谈。进身,步活身柔是基础,进身即走在对方死位。同门中不乏这类好手,如刘子明、肖云浦、杨文忠、张烈、阚春等先生常常三转两闪就能创造出钻穿进插的进身机会。以笔者的体会,他们进身之窍有三突:启动突然、变化突兀、用法冷突。周剑南先生讲,总要出其意料之外。这些都是人所共知的大道理,耳熟能详,并不新鲜。关键在于训练水平,即训练的技法内容、强度和手段。技法要精妙,一个动作解决问题。但是再精妙的技术,训练的强度不够,也很难用于实战。训练的手段不行,技法就生不出灵性。
前面讲了钻穿进插是前提,钻穿进插是为了进身,进身了,要翻崩冷靠。翻崩冷靠这四个字用的颇有考究,点明了运用靠法的要点、关窍。训练就要从这八个字着眼。
翻崩,翻指翻打,翻打是运用靠法的总体形式,包含着手法、身法、步法。崩指崩炸,崩炸是运用靠法的基本劲性,身上没有崩炸力,靠上也没用。
冷靠,运用靠法要特别讲究突然性,不能有任何预兆。靠法与拳法不同。出拳具有连续性,一拳不中,还有补救或继续连击。靠法则不同,靠是贴身的用法,一靠不中,立即限于被动地位,补救方法一般为顺势滚翻,滚翻中再寻战机,难以连续靠击。所以,运用靠法一定要冷,运用时不能让对方发现你有进身靠的意图。
靠只是贴身后的技法之一,关于贴身后的技法多是拳里加跤,所谓缠斗。阚春先生总结为20个字:勾别拐踹挑,缠拧翻背靠,撕搓领剪绞,滚崩捅托抱。阚春讲,每个字都能演化为几组技术,多则几十组。
由此可知,前人为什么一天能练上七八个小时,甚至更多。他们不是傻练,而是将一个看似简单的技术精细化、组合化,不断创生新意。今天练传统武术的人,很少有人是这么练的。至少在当今孙门内,更多见到的是浅尝辄止者。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喜欢说当年他们与老师有多亲近,以及老师多么喜欢他们。殊不知,技击不是老师喜欢谁,谁就能得着的。关键在悟,在练,在恒,悟中练,练中悟,使自己能不断深入。
这里之所以要讲一下靠,是因为曾看到中央5频道的一个给陈小旺祝寿的节目中,有位中国武协的官员,竟然说“靠”是陈氏太极拳独有的技法。这位北体大首届武术硕士出身的武协官员为了吹捧陈氏太极拳说出这种外行话,真让人大跌眼镜。其实靠法在形意拳、八卦拳的技法中皆有充分体现,如形意拳的鸡形、蛇形、熊形、八卦拳的麟形掌、蛇形掌、熊形掌等皆含着靠法。此外,在孙氏太极拳的一个懒扎衣中就含着几种靠法。不仅如此,在日本古典柔术技法中也含有多种靠法,只不过在现代柔道比赛中,靠击不得分,所以在比赛时一般不用而已。但运用靠法的进身技术在当代柔道技术中传承了下来。
本来“靠”打在技击中所占的份量并不重,也非特殊技艺,在形意拳中属于运用身体的十六处触打中肩、胯、臀的打法之一。但是长期以来,有些人喜欢把一些很普通的技艺为了某种目的吹捧为某一家独有的特技,如果是跑江湖卖艺者流也就罢了,偏偏当今某些武协官员也喜欢充当这类吆喝者,这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见仁见智吧。总之在他们心里从来就没有把武术当作学术,这是肯定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