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与深圳,马拉松和抗疫,背后都是各自的城市特质

来源:腾讯网 2022-04-20 17:48:23

最近,因为疫情防控的缘故,很多人将深圳拉出来与上海相比较。

两座一线城市,一老一新。疫情下,深圳用国内最传统的疫情防控措施,一周的“慢生活”,多轮全员核酸检测,很快就控制住疫情,社会生活基本正常化。

上海在其这波疫情之前,走在国内疫情防控的最前沿。让上海人津津乐道的是,他们从未封过城,也从来没有过全员核酸。从三月底以来,上海浦东、浦西轮流封,也开始了全员核酸,到目前,在疫情防控上一地鸡毛。

于是,就有不少声音,认为上海应该“抄”深圳的“作业”。对于抄作业的说法,我一直觉得,有点扯。每个地方面临的疫情形势不同,更关键的是城市管理风格不一,真以为抄作业就能解决问题?

不能否认,深圳抗疫有其成功之处,这种成功是否上升到一种模式,有没有推广价值,尚需检验;上海疫情还没迎来拐点,在一些环节上出了问题,影响到民生,或许,也能说继续在为国内抗疫进行模式上的新探索……

两座城市不同的抗疫风格,映衬的是各自的城市特质。抗疫是如此,在马拉松上亦然。

城市特质

上海的自信与优越感,是刻在骨子里的,是国内最洋气的大城市。

多年前,有那么一个阶段,我对上海人也没好印象,一方面是听别人说上海人如何如何,另一方面是工作中接触到一些上海人屡屡令自己难堪。

后来,曾有机会到上海工作、生活了一年,对上海、上海人的认知大有改观,似乎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了。那是2003、2004年时,我也走过国内不少地方了,认为上海的城市管理,是最棒的。而对上海人的处事方式,在适应后,更认为人与人之间如此甚好。

我在离开上海后,到北京短暂一年,便南下深圳,从此没再像以往那样一换工作就换城市了。

深圳与上海比,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差距。其最大的优势,是新,城市是新的,人是年轻的,城市便显得活力四射。而当年特区的定位,则让深圳一出生就在搞钱。

深圳的活力与务实,已成为城市基因,其跻身一线城市之后,一点点地缩小着与北上广的差距。

两座城市的特质,在疫情防控上体现得很鲜明。深圳是什么办法效果明显,就用什么。哪怕是“笨”办法,要的是一个快速,追求的是结果。上海显得更精细、精致了些,不屑于那些笨办法,要体现自己的领先,要用自己管理上的领先,探索出一些新模式,供大家借鉴、学习。

今年初,上海只将一家奶茶店设为中风险地区,这是全球最小“风险区”。这样的精细化管理,高明,委实让人叹服!这,应是上海防疫模式的“巅峰”。

眼下这波疫情,病毒在变异,加之上海在一些环节上的疏忽,导致局面失控,将上海模式的所有不足之处,都充分暴露出来。这些天来,朋友圈、自媒体,基本上天天有相关的“负面”新闻。

即便此时,上海人依然十分优秀,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积极配合防疫,克服各种困难,努力等待着城市的正常化。

清高上马

一场马拉松,其实就是一座城市管理风格、水准的集中体现。

跟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相比,马拉松在城市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更多些,上到政府职能部门,下到普通市民,参与性极其广泛。

任何一个细小环节的努力,都会给赛事、参赛者带来莫大的好处。办一场顶级马拉松,真可以说整座城市人人有责,每个人的付出,都是给赛事增光添彩。

即便有些运营商异地运营,但赛事风格依然是城市的。像一场30000人的赛事,运营商也就几十号人,给赛事提供服务的,直接的、间接的,很多地方都能达到1:1的比例,更不要说在赛道两旁为选手加油呐喊的市民了。

上马在很多人眼里,就是国内最好的赛事。就是没跑过,我也深以为然。因为,这是由上海这座城市特质决定的。能与上马相提并论的,是北马,北马加分的因素是首都,从天安门起跑,单论赛事建设,尚不及上马。

上马非常特别,这么多年,一直坚守100元报名费,让很多跑友大喊“亲民”。上马已贵为世界田径白金标赛事,报名费不仅不与国际接轨,而且也不与国内接轨。

能参加上马,对所有跑者来说,就是最大的福利!在最友好的报名费之外,其他你享受到的,都是最顶级的服务和体验。国内,也就上马能这样、敢这样做。

上马的眼中唯有世界,中国马拉松大满贯,谁愿意玩谁玩去,我不玩;亚洲大满贯,没兴趣;大满贯,没门路也不去想。

上马是国内首个白金标赛事,也是外籍选手最多的赛事,更值得称道的是,上马还有个系列赛,囊括了全马、半马、10K、女子、少儿赛事,乃国内城市马拉松典范。

马拉松上的上马模式,大家只有羡慕的份儿,想学,基本不可能。

平实深马

可能在很多上马的拥趸看来,深马都没资格与上马相提并论、比较一番的。

上马是国内顶级赛事,深马呢,从赛事规格上,在世界田径标牌赛事因疫情调整前,也拿到了金标,算得上一场优秀赛事,跟国内像上马以及其他优质赛事比,“差距”在哪儿呢?

政府重视度。

大家知道,国内马拉松是由政府主导,因而赛事水准,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政府重视程度。政府作为主办方高度重视,赛事筹办过程中就会一路绿灯,人力、物力、财力……有些方面甚至不惜代价地去做。

这样,带给大家的,往往是完美、零差评。深马从诞生起,就完全市场化。2013年深马能落地,其主要推动力是本土的安琪食品,因为其董事长喜欢马拉松,就全力推动,本来2012都有机会的,因时间关系没能办,就拖到2013了。

深马主办方不出钱,只提供一些公共资源。在一些城市主办方买单的地方,放在深马上,都是运营商买单。

无论前三年的安琪体育,还是接棒运营至今日的智美体育,干得都不轻松。所以说,深马跟上马以及其他赛事比,“先天”上有很多不足。

就疫情前的2018、2019两年深马看,我认为中规中矩,该有的都有,各方面你说多好嘛,没有;多差么,也不至于。

我的感觉,深马可能是国内最接近国外赛事办赛模式的,就是一跑步活动,你不要期待更多,体验感也蛮好。

深马没有上马那样鲜明的标签,也缺乏其他优秀赛事的“过度服务”带来的口碑。平平淡淡,这就是深马,也许多年之后,国内马拉松在政府主导方面越来越弱化,跑者越来越成熟后,大家跑的马拉松,都跟前两年的深马一样。

} 关键词: 上海与深圳 马拉松和抗疫 背后都是各自的城市特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