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易筋经到形意拳太极拳-内家拳的起源发展和习练方法(二一)
十二,李洛能形意拳论
李洛能著《形意拳谱》。李洛能先生从师戴龙邦先生习练心意六合拳,但心意六合拳本质上是一种习练巨大的能量蓄发的功法而不是拳法,只有五行拳五个动作,没有打法,练起来很枯燥,不容易对外传播。于是李洛能先生在五行拳的基础上发展出十二形并更名为形意拳,十二形是实战打法,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有练法有打法的拳种,对外传播就容易了。
应该说,形意拳将心意六合拳的内心外意降低了一个层次,变为内意外形,但李洛能先生强调了“意者,心之所发也”,即高层次的形意拳依然是内心外意,形只是显露于外的打法,功夫还是在于内里的心意六合。
李洛能先生是形意拳的祖师爷,所以先介绍李洛能先生的拳论。李洛能先生的拳论特点是通篇讲周身各部位合一,应该说是内家拳中最好的拳论之一。拳论中通篇讲的周身合一,绝不是用“意念”一想就合一了,而用五脏六腑的能量在经络中运行拉动四肢百骸动作的方式让周身合一。
心意六合拳是岳飞为训练士兵战场厮杀技术而创,其硬打硬进无遮拦的打法具有鲜明的战场厮杀特点,其后的太极拳、八卦掌均继承了形意拳硬打硬进无遮拦的打法并在其基础上又发展出其他打法。等我们都习练会了内家拳,就会对内家拳的打法与格斗术的打法有一个新的认知与比较。
(原文)形意拳术之史,本乎天地之大端与夫造化之原理,盖天地之辟于一无气也,万物之生于无知,形意之成本于无意。盖无意极生有意,意诚心正乃至于静,静则察候六脉溶下二气,静极生动,动而震发四肢,贯通百骸,是谓先天存平静,后天藏诸动也。故意为体而形为用,静属阴而动属阳,体运动静得阴阳消长生生之功,而真之一气生焉。
(介绍)形意拳之生成,是基于天地之原始生成与造化(变化)的原理的。天地开辟于虚无,万物生成于无序,而形意拳之形意生成于无意,无意到极致生成有意。
注意,“形意之成本于无意。盖无意极生有意”这句话中的意就是指体意,即身体压缩旋转、折叠拧裹之意。即在习练形意拳之前的肌肉紧张发力中,身体是无意的,只有肌肉紧张之力。无意极就是指放弃肌肉紧张发力,则生有意。
并且大家一定要注意,李洛能先生在拳论后面明确说明:意者,心之所发也。即意要在习练出心力之后才能形成,即先调息,练出心力,再生意。无心则无意,即形意之成本于无意。
意诚,意要忠诚于心也,即意生于心,身体折叠拧裹、压缩旋转之意要受心力驱使,忠于心力。心正,正,直也,心正即能够在上下一条直线上进行心肾交合,才能够被身体感知出来心力,才能够心肾交合水火相济。即意诚心正则能达到放弃肌肉紧张发力而得到内里心肾交合之静,静则察候六脉经络溶下五行能量,当心力强大到一定程度后则静极生动,身体会抛弃肌肉紧张发力而被心力在经络中驱使生成动。五行能量在经络形成能量筋,震发四肢,贯通百骸。
二气,一呼一吸之气也。因为使用控制呼吸调息,即心力由呼吸之气引带出来,并且呼吸之气与通心之气的息的运行永远是自然合一的,息在体内的运行会被身体感知为呼吸之气的运行,所以二气指的是通心之气的息,即心力,泛指心肝脾肺肾生成的五行能量蓄发。
“先天存平静,后天藏诸动”,指先天的心肝脾肺肾的五行能量蓄发为内里的静;折叠拧裹、压缩旋转为后天习练出来的外形的动。
身体对心力生成的折叠拧裹、压缩旋转的条件反射之意为能量蓄发的本体,外形动作为技击之用;心肾交合的五行能量蓄发为阴,折叠拧裹、压缩旋转的外形之动为阳,身体使用心肾交合之静的能量蓄发驱使身体作出折叠拧裹、压缩旋转的外形动作,即阴生阳,得到阴阳消长之功,则生成真气(精气神的能量)。
意动得形,是为形意,形意就是体用。意为能量蓄发的本体,形为技击之用。从形意拳具体习练方法来说,五行拳是练意的,十二形是练形的。
“六脉溶下二气,静极生动,动而震发四肢,贯通百骸”,这句话就是对内家拳(包括太极拳、八卦掌)的本质描述。
} 关键词: 从易筋经到形意拳太极拳-内家拳的起源发展和习练方法(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