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结构你要了解,“外圆内波”,有时间读一读
晨练太极拳,夜读圆觉经。劲要抹着走,好比刷碗,布要溜碗壁,均匀擦拭,都抹到了,劲才圆。筋要拧着找,各个角度寻筋,拧着撑,拧着抽,拧着弹颤,用各种式子,修通筋路。外松内韧,一举一动,都要体会韧性。
平时挺松,和和顺顺的,突然一扩,周身张力十足。身体松,骨头沉,这是松沉劲。肩摘开,手臂解放了。胯活开,两腿自由了。你看懒扎衣,好似双手磨球,实则膈肌波动,肋骨翻拧。再看倒卷肱,背后开合,胯轴前转。像自行车脚蹬子,蹬左边,右边起。蹬右边,左边起。
端灯上山,隔江拜佛。好比说,你站独木桥上,原地别动,劲一下收敛了,动态也轻了。头部虚领,胯法微调,脚底敏感,脊柱随机校正。尾椎通着脊柱,一根小线儿,通着头顶。如履薄冰,不是紧张,而且灵敏觉察。轻,也不是没劲,是含着神气,松撑筋骨,关节暗旋,疏导内压。
拳打三不知,你不知,我不知,旁观者不知。劲速度快,是一方面,还要角度巧。巧劲,源自纯熟。吃饭夹菜,想都不想,筷落菜起,很少失误。推手也是,拼力气就左了,乐趣在于,如何借,怎么引,何时发,训练这种东西。
一刀两断,一是刀快,二是准头。你看会砍木的,一斧子下去,应声而开,顺着纹理走劲,事半功倍,这叫顺。打拳也是,波动时,感觉特顺,要撑有撑,要拧有拧,都特别顺畅,不存在憋劲,越动越润,越盘越深。所谓内力鼎沸,能量起来了,体内不停打旋儿,不愿意停。
摸龙脊,捋虎尾。沉,并非随便一蹲。由胸过脊,落胯至脚,一节一节,慢慢往下顺,顺流而下,能量温和通畅,沉不是压住气血,而是导引气血,顺沉顺升,循环往复。速度透着柔,筋骨藏着兴旺,体内生机勃勃,拳就养人了,要这个东西。
随即是波动。不练波动,不能从人。从人则活,从不是躲,而是接劲,一下接入你的频率,再以小劲,打乱频率,造成紊乱失衡。你看云手,不仅是连绵,更暗藏波动。一波内腔,二波肋骨,三波肱肘。波是什么,圈套圈,连续的环环相扣。
好譬如,找根绳子,把你捆起来,手臂动不得,腿也动不得,下意识的的,体内开始挣,腰胯开始动,把挣的速度放缓,就是波劲。内动波劲,由丹田引发,譬如一碗水,用根筷子,插到碗底,中间一搅,水呈漩涡,四周旋开,那个碗还是圆的。
我有一丸,黑白相间。不出圈。总在圆中波动,筒子里有海浪。你看太极图,二鱼互追,转得外快,那个圆始终都在。浑圆桩,抱大球,球的内部,暗藏波动鼓荡。周身松撑圆扩,再启动丹田,依次开合窍缝,引导内压波动。揣摩这个结构,这样能练出内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