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要吃,防疫也要|上海会客厅
最近,#上海 我要买咖啡#话题冲上新浪微博热搜第一。有市民表示,小区解除隔离之后,有居民去超市购物,有人在边跑边喊:“我要买咖啡啊!我哭了,这就是上海啊。”
有网友留言“联合国速速给上海颁发咖啡之都”,有网友留言“隔离在家,每天都自己做一杯 ”,也有网友留言说:“实不相瞒,我隔离在家每天还要叫咖啡外卖。”
晨报视频节目
本期新闻晨报·周到《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邀请到了评论家何振华、城市和建筑历史专栏作家乔争月、上海专栏作家何菲、咖啡文化孙莺上海美食人士玫瑰公主、海派人士范基农等多位嘉宾,请他们分享自己在疫情期间和咖啡的故事,以及对上海咖啡文化的看法。
要不了多久,我会找一个街角的咖啡座
何振华:资深媒体人、上海作家、杂文家、评论家,每天起码两杯咖啡
上海市民的一声“我要买咖啡啦”上了全国热搜,我觉得一点也不奇怪,因为这就是大上海,这就是魔都人的生活品质。前两天,我从电视新闻里见一位老太太在超市对着记者递过的话筒说:“我不囤菜,就买一点蔬菜,这两天吃了再来买新鲜的。”这样一份淡定,同这些天来无数做志愿者的年轻人在闭环的社区里奔忙穿梭的身影一样,是魔都的一个美好的缩影,在我看来,也是这座城市的品质写照。
我很喜欢内地说唱歌手Taro芋头的那首《昨晚的梦》:
我昨晚做了一个梦/我梦到我长大了/可身上还是那么重/重的感觉让我不再怕了/......发现我的脑子还是异常的清醒/......太多的东西现实分不清存在/......从梦中拉到现实只需倾盆的水/......把每天当做末日来过/......谁是真/谁又是假/表面的掩饰/却盖不住它。
咖啡一直就是魔都人的生活品质
我说过,我不悲观也不乐观,我只是一个达观的人。生活在继续,生活总要继续,重要的是一个人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中都善于努力保持甚或提升自身某种品质。就像Taro芋头在歌词中唱的那样,过好自己的每一天,浮花浪蕊总邂逅,这样一幅画面本身就是温暖的世态人情。
我相信,要不了多久,在疫情过后,我会找一个街角的咖啡座,或相叙,或翻翻刚买的书。至少,咖啡馆里消磨的辰光,品味什么也好,忆念什么也好,也都不会成为这座城市流逝的品质。
与武康路近在咫尺,但我不能去喝咖啡
乔争月:上海日报城市和建筑历史专栏作家、上海市建筑学会历史建筑保护专委会副秘书长,著有《阅读南京西路》《阅读南京路》《外滩·上海梦》《上海外滩建筑地图》《上海邬达克建筑地图》(英文作者)《上海武康路建筑地图》,每天在家做咖啡
本来,这个周末我已答应去证券博物馆做关于南京路主题的讲座,没想到,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事先的安排。我第一次体会到武康路近在咫尺,却无法外出散步去喝咖啡的感觉。想到两个月前,自己做冬奥线上观光英文直播时,我还在武康大楼邮政所乔咖啡向北京冬奥“气泡式”闭环管理的外国朋友介绍上海作为咖啡之都的情况,还讲到了咖啡配绿豆糕的上海味道。没想到,自己这回也进入“闭环”,不知道自己哪天才能再去隔壁的乔咖啡。
乔争月1月份在武康大楼邮政所拍摄外景(周晟杰 拍摄)
好在小区封闭前,我赶着买了一包新鲜烘焙的咖啡豆,家里的器具也比较齐全,我热了牛奶,做了现磨拿铁,喝完感觉生活如常。心里特别感谢为了这如常的生活而奋战的所有抗疫工作者们。虽然生活暂时有些不便,但也要努力充实地过好每一天。
这几天,我在家正好为Qiao Shanghai节目(一档双语建筑可阅读视频节目)做后期录音等工作,把孩子和猫咪照顾好,与邻居多了互动支持,帮助外国友邻申请核酸检测。我感觉光阴没有虚度,因为咖啡里有上海生活的态度!
上海人每天吃杯咖啡,属于老正常个一桩事体
何菲,上海人,知名专栏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音乐编辑,每天下午一杯咖啡
我前天是坐在武康大楼旁边的星巴克吃咖啡,这家星巴克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风格,整体环境感觉蛮好。因为这里是非重点区域,所以周边的商家运转还算正常,来的客人以社区居民为主。我坐在店里笃悠悠地吃了杯咖啡,再加一块蛋糕,透过窗门口,看到有小朋友跟爷爷在打羽毛球。
最有意思的是,当我咖啡吃到四分之三时,看到不远处有两位女警沿着马路走过来,我误以为咖啡店马上要被封掉了,拿起咖啡杯就往外跑。结果跑到门口时,两位漂亮的女警已经推门而入,其中一位女警和店员讲“今朝营业伐?我买杯咖啡。”
星巴克武康路店
回去的路上,我经过幸福里。这里原来是上海橡胶研究所的厂房,作为文化艺术生活地标,因为靠牢幸福路而得名。幸福里也有星巴克和大大小小的咖啡馆,我走进去望了几眼,星巴克还开着。
对于一些喜欢咖啡的上海人来说,每天吃杯咖啡属于老正常的一桩事体,最近大家不去店里吃咖啡,就买回来吃。我家附近是美食街,可以买咖啡的地方还是蛮多的,我自己会去家门口的85°C买一杯咖啡。我一般是在下午三点钟之前吃杯咖啡,提提神,这是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也不是情调。
只要有了咖啡,一切都可以是笃悠悠的
孙莺:闵行区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出版有《咖啡文录》《近代上海咖啡地图》等,每天在家做咖啡
我看到朋友圈里的生活正处于被打乱节奏的状态,所有人都在“封”与“未封”的状态中……即便如此,但因为身处上海这座大城市,有一种天然的信任感和依赖感。大多数人都知道,这种情况只是暂时的。
我家的窗外,满树的白玉兰正盛放,直开到人的心里,就像这句“我要买咖啡啊”打动了所有的上海人。这是一种身处隔离状态却依然有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期待的情绪,代表了很多上海人的内心独白“上海还有咖啡啊,没什么大不了的。”
咖啡,对于上海人来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或许,还意味着一种精神上的松弛。都市人越来越依赖咖啡,决不仅仅是咖啡因在作祟。因为只要有了咖啡,一切都可以是笃悠悠的。面对,接受,和解,温柔相待这个世界。正所谓疫情下被打乱节奏的生活,却还有天荒地老的咖啡,这就是上海。
隔离14天之后,我买了大杯澳白
玫瑰公主:上海美食人士、每天喝1-2杯咖啡
前段时间,在公司办公室先是隔离了7天,幸好我们集团二楼有卖咖啡,我们办公室每天会去排队买几杯咖啡“续命”。办公室隔离这一个礼拜,每天有一杯咖啡喝觉得还不至于太难受,最后,因为大家都不能出楼,二楼的咖啡和奶都用完了。
在家又自觉隔离7天,我也会叫咖啡外卖
在家又自觉隔离7天,我也会叫咖啡外卖,虽然家里有现成的咖啡豆,但总觉得外面买一杯才是真正的喝咖啡,这也算是一种念头吧。按照防疫要求,在隔离14天之后还要再做核酸,我那天一大早就去静中心医院做核酸测试,7点25分排队,7点56分完成,一路走着回来,感受一下阳光的温暖。路上,心里总想着要喝一杯咖啡,特意改路线又绕到咖啡店买了一杯澳白,平时都是标准杯,唯独那天买了大杯。然后拍个照留念,猛地喝上一大口,生活依旧还是那么的美好!
咖啡还在,温情还在
范基农:海派人士、西洋古董收藏家,每天一杯咖啡
这波疫情下的上海,我看到不少咖啡馆临时“打烊”(沪语:暂停营业)了,但我家附近武康大楼下的老麦咖啡馆还开着,衡山路永平里的咖啡店也开着,这或许从侧面说明,大上海还在正常运转着,咖啡还在,温情还在。
武康大楼下的老麦咖啡馆
我之前几乎每天上外头吃一杯咖啡,一般找小资文艺咖店,天好喜露台或室外。当然,我个人建议,喜欢上街喝咖啡的上海人,在这段时间,也应做到尽量不外出喝咖啡,换成暂时宅家喝咖啡,自己动手做个手冲咖啡,听听音乐看看片,自得其乐。相信用不了多久时间,在这次疫情过后,大家一定会又相聚在街头咖店,享受阳光与咖香。
借着手中的这杯咖啡,祝朋友和城市好运
山山:《上海会客厅》节目主持人、极少喝咖啡的人
站在武康路兴国路口,我看到有路跑经过的市民,玩滑板的少年,年轻的情侣牵手走过斑马线,马路,对面一对父子在打三毛球。在老麦咖啡馆门口,我告诉一对情侣,其实坐在店内拍摄更容易出片,女生笑着对我说“谢谢”。
我去的这天是周末,客人很少。往日里,武康路的咖啡馆都是一座难求。老麦咖啡馆主理人老麦和他太太一道被隔离在小区,他通过微信告诉我,这段时间,店里做好防护措施,测体温,看绿码,店员也去社区测核酸,保证能够正常营业。
我坐在咖啡馆门口位置,数着进来的客人。店员在向进门的客人不断重复着那句话“麻烦请出示一下健康码”。两点过后,走进了几位客人。门又被推开了,一位戴着口罩的白衣女生走了进来,和早已落座的女生打了个手势,两个人不约而同的点头微笑,相向而坐。
老麦咖啡馆门口张贴的告示、进门后测体温的友情提示
从窗外望去,我看到马路对面的M Stand咖啡门口站了几位等待取咖啡的客人,戴着白色或蓝色口罩。一问才得知,M Stand咖啡武康大楼店暂停了堂食,要求客人打包带走,当然店里也提供外送服务。正对面的那家星巴克,我没走进去,拍摄外景的同事回来后告诉我,今天照常营业。
M Stand咖啡武康大楼店暂停了堂食
我踩着木头楼梯走到二楼,那有弹性的木板让我感觉像在云中漫步,有人用笔记本电脑在办公,有人在闲聊。“侬做啥删我的照片,坏蛋!”坐在旁边的女生朝男朋友撒娇道。我心想,这两天,能一道出来约会吃咖啡的年轻人真的是属于决赛圈中的选手吧!
咖啡师做了天鹅的拉花
和那些咖啡控相比,我自己在生活中是一个不几乎不碰咖啡的人,或许是因为吃不惯咖啡,或许是惧怕咖啡因晚上失眠。遇到热情的同事点咖啡外送时给我一杯,我一般也是转赠给其他同事。
不过,今天我破例了,点了一杯热拿铁。点单时,我告诉咖啡师,自己想要代表幸运的拉花。咖啡师做了一杯有天鹅拉花的咖啡,天鹅被人们视为忠诚和永恒爱情的象征。
借着手中的这杯咖啡,我要祝那些那些此刻还在参与抗疫的朋友和这座城市好运!
各位喜欢咖啡的市民朋友,在这段时期,侬对吃咖啡有啥讲究伐?欢迎在留言当中告诉我们。如果侬外出买咖啡,请务必戴好口罩,保持一定社交距离,做到防疫“三件套”,防护“五还要”。
} 关键词: 咖啡要吃 防疫也要|上海会客厅 上海会客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