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跑步即是生活,用脚步丈量世界

来源:腾讯网 2022-03-19 20:35:09

【杨教说】王诚瑞,上海人,2021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毕业同年考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日常学习、训练,自律、严谨、能拼。身材偏瘦,据听说小时候体质不太好,体育成绩也一般,小学六年级开始坚持每天跑一个800米,速度较慢,以强身健体为目的。进入大学加入跑队后开始尝试每周3次左右频率的训练,目前在身体素质、跑步技术上还有些问题需要改进(比如重心后仰、关节支撑能力),相信他在跑步的这条道路上一定会越跑越快、越跑越强大…

初中——潜龙勿用

小时候体育并不好,立定跳远、实心球、5米都不是我擅长的,只有跑400米、800米这种能跟在队伍前列。六年级的时候,班委发动校运会报名,我鼓起勇气报了一个800米。当时想着既然报名了,还是做些准备的好。于是运动会前每天会跑一个800米。后来在运动会中获得了第二名,尝到了些甜头,每天跑步的习惯就保留了下来。

距离从最开始每天跑800米,慢慢的增加到1500、3000、5000米。一开始是绕着小区跑,后来觉得小区的环境已经无法适应我的需求,便去初中的田径场跑(当时学校田径场晚上还对市民开放)。配速也从最开始的六分左右提升到了四分半。犹记得在大夏天30多度的晚上,在田径场刷完430配速的5k;亦难忘秋高气爽的一个晚上530配速的第一个10k。每一次超越和突破,都会化为继续跑下去的动力。

周末时间允许时,我也会路跑。一开始也不知道该去哪跑,由于时间所限,我只能选择来回长度6km,半个多小时能跑完的路线。或许是因为从小对火车的热爱,第一次路跑我选择跑到离家3km左右的铁路线边,看着一列动车组飞驰而过才返程。从此,我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路跑,初二初三时几乎每个周末都会跑到铁路边、亦或是上海西站看几列车飞驰而过再返回,相册里的照片至少有几百张。

/初中时跑步沿途所拍/

正因为几乎每天都跑,我似乎没怎么为体育中考担心过。还记得当时初二初三大课间都要绕着学校跑上四圈,我一般能跑上七圈,最终体育中考时1000米跑到了3分17秒。

高中—见龙在田

高中我顺利考入了杨浦的复旦附中。由于离家较远,三年中我都选择了住校。高一时由于阑尾炎,我没有上体育课,没有进行任何体育活动。一直到高一下学期的三月底,我才逐渐开始进行复健。虽然学业繁忙,但是跑步仍是每天的必修课。四点四十五分最后一节课下课,我会去操场先跑上五公里,再洗澡吃饭,六点半回教室参加晚自习,可以说跑步已然成为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大概两个月的时间,配速从530慢慢提升到了430。当时还不懂怎么系统训练,也就是做个“笨人”,尽量每天跑一个5km,也不是为了什么,看着自己的配速慢慢变快,就很快乐的了。

在高二上学期,我有幸遇到了于兴波老师。在他的指导下,我能够跑得更科学、更系统。除了5km,还有400m、1200米等针对1500m主项的训练。高中跑步其实并没有想着去参加什么比赛,但在于老师的帮助下,我在高二高三两次校运会中分别获得第二第一,还在杨浦区运动会中获得了男子1500米的第一名。在比赛中获得了不错的名次,可谓“无心插柳柳成荫”了,我也因此更坚定了跑下去的信念。

/获得杨浦区运动会男子1500米第三名/

高三上是一如既往的状态火热,1000米跑过3分07秒,1500米跑过5分01秒。不过到了下学期,迫于高考的压力以及学校的课程安排,我在跑步方面属实“佛系”了起来。除了一周两次体育课的跑步机会外,大概就只有周五了。几乎每周五我都会跑一个10k以上的有氧,配速当然非常随意了。与其说是跑步,不如说是探索这座城市。复旦附中到杨浦滨江,单程差不多六公里。每周都会跑到江边,沿江边跑上两三公里再返回,记得最长的一次从学校跑到定海桥,再沿江跑到杨树浦路才折回学校,全程大概18km。高考前每周一次的有氧,让我跑遍了整个杨浦滨江,也帮助我在考前积极调整状态,最终如愿考入了复旦大学。

/每周一次的有氧跑/

大学—终日乾乾

刚开学时因为信息闭塞,始终没看到跑队的招新推送。加入跑队是因为一次自己在操场上跑时偶然看到一群人在跑150米,想着这大概是跑队吧,不如去试一试。便问一位学长要了微信群,就这么加入了跑队。前几次训练自然是在不断被拉爆中度过,感觉最痛苦的就是每天先热身一个小时。刚开学那段时间,快三十度的天,在太阳下站一会都感觉难受。我还记得第一次去练的时候,勉勉强强跟了四十分钟。看着几位学长四分半的配速跑了一小时,心里多少有些不甘。热身完还有身训、间歇等其他训练内容,强度的确和原来自己随便跑跑没法比,不过每次训练的时候咬咬牙也就过去了。说实话,训练的过程是痛苦的,如果不累不难受那肯定是没有尽力。但我追求的就是每次完成训练、突破自身极限的成就感。

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我渐渐能够跟上五分配的队伍跑完一小时了,感觉自己也在慢慢适应跑队的节奏。去年10月、11月是我提升最快的时候。犹记得十月的一个周五,是雨天,本以为热身完就在室内做做身训了,结果杨教说要跑一个12km,要求从420配速跑到410。每一圈杨峻教练都会给我报时间,那种坚定的语气,给人一种压迫感,让我不敢慢下脚步。其实四公里后,我就开始闭着眼睛跑了,毕竟这个配速对我来说还是快了点。跑到后来,操场上好像只剩下我一个人,我也不知怎的就迷迷糊糊跑完了,全程配速411。或许是因为内心的信念吧,也或许是训练确实可以激发无限的潜能。

/12k配速411那天的合影/

一个人可以跑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跑得更远。在跑队,永远可以找到队友一起,热身时大家谈笑风生;跑能力时总有人伴你前后。在跑队,结识了许多优秀的人,跟着队友们跑步,听着队友的故事,总能受到莫大的鼓舞。由于疫情关系,加入跑队后只参加过一次高校百英里接力的比赛,由于没有合理分配体能,一开始跑得太快,又因有许多上坡和逆风,导致后半程一直跑得很痛苦,最终以44分46秒完赛。不过每次遇见队友时的一声“加油”都让我感受到团队的力量,也给了我继续迈开腿跑下去的动力。

/参加高校百英里接力/

未来能跑多远,我并不确定。但我确定的是,我会一直跑下去。无论是平时跑队的训练,还是周末的路跑,都已然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无论前路有多艰辛,我都会继续跑下去,用脚步丈量这个世界。

End

} 关键词: 人物|跑步即是生活 用脚步丈量世界 复旦大学附属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