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两仪论——从“学拳,学阴阳开合而已”谈起
有道是,“学拳,学阴阳开合而已”。
这话不是我说的,是我从《陈氏太极拳图说》作者陈鑫那里借(cuan)鉴(gai)来的。这本记录陈式太极拳精要的武学著作第一卷以一篇《学拳须知》开篇,共列举了九条学习太极拳的规矩(告诫后人,学太极拳要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其中第六条就是这句话的出处,原文摘录如下:
学太极拳,学阴阳开合而已。吾身中自有本然之阴阳开合,非教者所能加损也,复其本然,教者即止(教者教以规矩,即大中至正之理)。
细心的朋友一定已经发现了,我对原文有所改动,陈鑫说的是学“太极拳”,我给改成了“学拳”。
稍安勿躁,这事我能圆过去。
其实我就是把后半句的适用范围扩大了,陈鑫是就太极拳而言太极拳,但在我看来,这“阴阳开合”四个字用在哪门武艺上都没毛病。
但凡读过书的中国人都对一句古代先哲阐释宇宙万物生成的名言耳熟能详,即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孔颖达说:“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也就是说,古代中国人认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是一团混混沌沌的气,而化生万物的第一步就是这团气脱离混沌状态,一分为二(两仪),这两部分是对立,但又能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人们给这两部分分别命名“阴”和“阳”。在中国人的世界观中,所有事物从根本上都是阴阳二气化生而来。
陈鑫作为清代的读书人,自然是接受这套世界观的,所以他说,学太极拳就是阴阳开合。推而广之,中国武术也是在这套世界观主导下产生的,当然也适用。不过,我这么说推导,可能会让人觉得不严谨,大有强词夺理的嫌疑。
那么,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是不是真的都能归结为“阴阳”二字呢?我认为能,下面我们不妨换个角度,从三个方面简单论证一下。
第一、技法之阴阳。中国武术本质上是技击术,别管内家外家、南拳北腿,也别管刀枪剑棍还是斧钺钩叉,但凡是技击术,在技术上就可以分成进攻的方法和防守的方法。当然,具体到拳种层面,在不同理念指导下,有的强调进攻多一点,讲究“硬打硬进无遮拦”,有点强调防守多一点,主张“我守我疆,不卑不亢”,有的则强调攻防一体,要求“连消带打”,看似纷繁复杂,不过样式风格的差别而已。
总而言之,所有招式都可在属性上归类为“攻”或“防”。把武术的攻防抽象成中国哲学概念的话,即,攻为阳,防为阴。
第二、劲法之阴阳。我们都知道中国武术素来讲究“刚柔并济”,一般认为刚和柔是武术的演练风格,其实本质上说的是运劲的方式,做动作时,迅猛暴烈为刚,缓慢轻柔为柔。同样,有的拳种追求刚劲多一些,如崩撼突击的八极拳和硬桥硬马的洪拳;有的拳种追求柔劲多一些,如柔和缓慢的太极拳和拧旋走转的八卦掌。按属性划分,刚劲为阳,柔劲为阴。
中国武术对劲法格外看重,各家劲法也是名目繁多。但,不论何门何派,中国的拳家在“阴阳宇宙观”的指导下,都懂得“纯阴不生,纯阳不长 ”的道理,所以,没有一个拳种要求全用刚劲,也没有一个拳种追求只用柔劲,而是普遍遵循刚中有柔,柔中有刚的总原则,也就是《周易》中说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第三、战术之阴阳。武艺是搏人之术,单体间的格斗对抗与军队间的战争有很多相似之处,个人功力大小犹如军队战斗力的强弱,个人耐力储备犹如军队后勤供需能力,个人身型外貌犹如军队军容风纪,这些在对抗时都是取胜的重要因素。但是,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战术的运用,战术运用得当,就可以使强者势如破竹、摧枯拉朽,也可以使弱者反败为胜、以小搏大。
《孙子兵法》中说,“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庄子·说剑篇》中说,“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
孙子和庄子的战术思想中有两个共同的要素,即虚和实。
越女说的,“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也是讲虚实。
太极拳在战术上追求“引进落空合即出”,必然是以虚待敌,对方才会主动进攻,我方才可有机会顺势“引进”使其“落空”,进而用“实”使对方“出”。咏春拳的“来留去送”也是此理。
有过对抗经验的人都会明白,两人较艺,技术很重要,但势均力敌时往往比的就是虚实变化谁用的更巧妙、更有智慧。回到武术中,仔细考察各家拳势就会发现,所有拳势中不论“起立走伏、横斜侧面”,都隐含着虚实变化的战术思想。而实即是阳,虚即为阴,所以武术在战术上仍可概括为“阴阳”二字。
技法的攻防、劲法的刚柔、战术的虚实,一言以蔽之,均不离阴阳二字。开合亦是阴阳,中国武术拳势不计其数,千姿百态,但其实不论运动形式如何变化,起伏、拧转、吞吐,不外乎一开一合,攻守交替、劲力蓄放,离不开肢体的开合屈伸,也就是孙禄堂先生所说的“一气伸缩之道”。
如陈鑫所言,我们每个人都具有“阴阳开合”天性,人人生来都会屈臂伸足,学不学拳都不妨碍这一天性的存在。投师学拳的目的不在增强这一天性,而是通过练拳了解自己、认识自身“阴阳开合”的本性。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认识,有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思想上的认识,在头脑中理解了阴阳开合之道,这一点较容易做到。对于拳家来说,还有实践层面的认识,就是通过对拳法千万次的练习,最终达到对自己身体“阴阳开合”运使自如的程度,将阴阳开合之道运用于瞬息万变的对抗较艺之中,这也正是习武人必须坚持不懈练拳的意义所在。
投师学艺目的在开启智慧,在老师的引导下借助繁杂的拳法理解其中至简的“阴阳开合”之道;明理后仍要勤练不辍,是要实现对“阴阳开合”的身体力行,力求将熟知化为真知。
结束语
明白阴阳开合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其实练什么拳并不十分重要,内家外家、南拳北腿都不过是形式的差别。犹如渡河,目的在过河,船的样式并不重要。练什么拳,一看个人喜好,二看师徒机缘,少林、武当、传统武术、现代搏击,又有什么区别呢?
胡说
写于2022.3.6
} 关键词: 中国武术两仪论从学拳 学阴阳开合而已谈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