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新干男人的心头好

来源:腾讯网 2022-03-05 17:05:59

我一生好酒,爱酒如命,尤其是对家乡的封坛酒(俗称水酒)更是情有独钟。

我喜欢喝酒,酒量也大。退休后,每天都在家吃饭,一年到头,家里酿上个八、九上十坛的水酒,还不能让我尽情地喝个够,得买上好些绍兴花雕以作补充。我家老伴年复一年地为我酿上这么多的水酒,在我的眼中算得上是酿酒好手了。过年时,乡亲、客人喝过我们家酒的,都众口一词地称赞。

我们这一带的农村,酿酒几乎家家都会,它的操作过程并不复杂,但要酿出真正的好酒,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每年的春节前后,亲戚朋友家、族人家,总要喝上几十家的酒,但合乎我这“醉翁”口味的酒,也就那么几家。

我喝酒几十年,而酿酒却从没有唱过“主角”,每次都是老伴亲自操作,而我只是给打打“下手”,跑跑“龙套”。时间长了,渐渐地也就熟悉了酿酒全流程,在不断地观察中总结了一些小的经验和门道,在这里不妨絮叨絮叨,与广大酒友和众多酿酒的家庭主妇们相互探讨,望能得到酿酒高手们的赐教和指点,以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让家乡的水酒愈酿愈香。

通常,冬天酿酒,人们最重视的就是保温,这是老常识,用不着多说。我想说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把好酿酒时间。一般来说要抢早,二晚收割完毕,糯谷晒干后,立即开始酿酒是最佳时间。此时酷暑已经过去,寒冷尚未到来,气温适宜。如果不准备酿很多酒,过个把月也不要紧;可酿酒多的,如果不抓紧些,时间上就要推到很晚了。等到寒冬腊月北风起,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时候,就不能酿酒了。这时酿酒无外乎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保温好的,酒能正常酿出,但不管下酒(兑水)时间多长,酒总是甜的,按我们家乡的说法,不会“老淘(也叫淘辣)”。不淘辣的酒,只有不会喝酒的人喜欢,而且保存的时间不长。来年天气变暖,稍薄一点的酒就会变白,失去酒味。而过浓的酒就会变酸,难喝。二是保温差的,酒不会发酵,直接就被冻死,酒就叫“汰”了。

第二,把好酒的品质。酒的品质好坏要靠酿酒人把握,主要有两道关。第一道是起缸关。酒发酵到一定程度,会发出浓浓的诱人香味。掀开酒缸盖,会看到酒糟离开缸沿,漂浮在酒坛中间,家乡的话叫“像乘船似的”,但这种情况不一定就能起缸。很多人在这种情况下根本不去考虑品酒,自认为可以起缸了。如果起缸太早,酒发酵不充分,叫做太嫩。太嫩的酒糟所含的糖份太多,还没有完全转化为酒,这样的酒糟下酒(兑水),时间再长也不会淘辣。

过早起缸其实是一种浪费,而起缸太晚,酒糟太老,又会变酸,酒就不好喝了。要想适中就要靠品酒了。品酒主要是口感,而口感又是说不清道不明,用文字表达不了的一种感受,这就是技术。第二道是扎酒(滤糟)关。酒糟兑水(下酒)是第二次发酵,与天气温度有直接关系。天气暖和,一般六七天就可,天气寒冷则半个月甚至二十天还不一定就行。这次品酒比较容易,因为这是直接喝酒,只要适合自己的口味就行,往往就怕酿酒的人不会喝酒。不会喝酒的人根据自己的口味扎酒,都是甜的;会喝酒的人对甜酒不但不感兴趣,而且喝下去肚子会作胀难受,建议不会喝酒的人品酒最好请会喝酒的人把把关。

第三,把好酒的浓度。酒太浓了,容易醉人,喝起来有点像喝白酒,难下咽。而酒量大的人喝太浓的酒又往往感觉在“量”上没有过足瘾。过于淡的酒那又成了“君子之交”,比太浓的酒更难咽。根据我多年的经验,一斤糯谷一斤酒较为适中。一般农村酿酒,一缸糟一坛酒,一坛酒约50斤,50斤糯谷折算成米约33—35斤,35斤糯米酿一坛酒是顶好的酒了。

如果您想酿出更好、更醇、更有特色的酒,最好是在清明节(只有清明节当天)酿上一缸,将酒连糟一起封入酒坛,叫“清明糟”。待到下半年酿酒时将清明糟分掺到将要兑水的新鲜酒糟中一起兑水。掺入了清明糟的酒呈淡淡的金黄色,看着诱人,喝起来口感更好,别有一番风味。清明糟和鲜糟的比例1:5或1:6较合适。

金秋十月,天高气爽,满垅的稻谷渐趋饱满,很快就要成熟,又到了二晚收割的季节。农妇们又要开始忙碌、准备酿出美酒,迎接新年的到来,我仿佛闻到了家乡水酒的飘香。过不了多久,又能喝上家乡的水酒了,我期盼着。

来源《秀美七琴》

} 关键词: 干新干男人的心头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