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技巧】野钓选点最重要!

来源:腾讯网 2022-02-27 09:24:40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野钓高手,如果不能准确的掌握鱼类的生活习性,那么谈何选择钓位、钓法甚至是搭配饵料呢?今天小编就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些水域情况,看看这些自然因素是如何影响鱼类生活习性吧。

一、通过观察水域情况来找鱼群

鱼类生活在水中,它们必须通过不断的洄游来寻找适宜自己生存的栖息地,同时另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觅食了。这是低等生物的生活习性中,最典型的趋利避害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水域情况来准确的找到鱼群,根据水情和鱼情来选择钓位和钓点,这将极大的提升我们的渔获总量。

1,泥浪水域:

这种现象多发生在水深较浅的区域,原本是清亮的水体,有时在水的下层不断翻动起浑浊的泥浪,这就显示出水底有鱼在活动,或是底层鱼拱泥觅食,或是过路的鱼引起泥底上翻,对于底栖型鱼类生活习性而言,不断的翻动水底寻觅食物是它们天生的本能习性之一,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现象来找到它们的藏身之地。

2,移动的气泡:

当我们日常垂钓时,细心的钓友都会发现,盛夏季节的水面时常会出现两种水泡,一种是相对固定位置而另一种则是会移动的气泡。第一种不会移动的基本上都是水底沼气翻到水表的气泡,当饵料或是其它物质在水底发酵之后,就会生成这种气泡,通常是一大堆密密麻麻的气泡涌上水表,出水之后的气泡很快就会破裂。另一种会移动的水泡大多都是鱼类产生的,有可能是鱼类自身分泌的气泡,也有可能是它们在水底游动时搅起的气泡。

3.搅动的水纹:

这种现象大多发生在鲢鳙鱼或是青鱼身上,它们的生活习性中对温度和水溶氧量的要求非常突出,在水温和水溶氧量适宜的时候,它们会在水体的中上层游动嬉戏和觅食,时常会将水面搅动起层层浪花,有时甚至能见到鲢鳙鱼的背鳍在水面时隐时现,这时下钩垂钓的话,活性极强的鱼儿可能还会追饵。而另一种会导致鱼类起浮的原因就是由温度和气压共同导致的水溶氧量不足的问题,这会直接引起鱼类的不适应,它们同样会上浮到水体的中上层,而并不是追逐嬉戏了,因为水表的水溶氧量浓度会相对高一些,这时的鱼类是基本停止摄食的状态,所以我们也就很难钓获它们。

二、季节特征对鱼类生活习性的影响

一年四季的不同季节中,气温和水温的变化差异是非常巨大的,而且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差异化更是非常明显。不同季节的温度变化,会直接影响到鱼群的生活习性。按照季节因素来寻觅鱼群的动向,这是作为一名野钓老手所必须具备的技能。

寻找鱼群可以简单的说,那就是遵从气温和水温的变化来寻找鱼群。冷暖的两个最极端例子就是冬季和夏季了,在冬季水温非常低的时节里,无论是大体型的鱼类还是体型较小的鱼种,他们都会藏匿到深水区水温相对较高的区域,并且减少自己的游动范围和频率,这是鱼类出于降低能量消耗的一种本能习性。在此时钓鱼的难度非常大,而在我国北方冰钓爱好者眼里,冬季钓鱼除了跟随温度来判断鱼群位置之外,还可以通过氧气含量来进行判断。在鱼儿并不活跃的冬季,水温是第一要素,其次就是氧气是否充足了。所以某些稍稍带有枯萎的水生植物周边,都成了冰钓爱好者眼里的黄金钓位。

夏季钓鱼时,虽然温度的要求已经基本满足了鱼类生活习性中最基本的需求,但是同样会面临另一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在夏季钓鱼时,非常容易因为高温而导致水溶氧量消耗急速增加的现象。当水溶氧量不足时,水中耐低氧能力较差的鱼类,如鲢鳙鱼、鲤鱼、草鱼、青鱼等大体型鱼类,它们的活跃程度和摄食欲望都会大打折扣。当水溶氧量浓度变化稍微好一些时,便是我们丰收的时刻了。这也是夏季早晚、夜钓时有明显优势的原因之一。

麸丝绒饵料用量

1、开散炮:添加30%左右的麸丝绒。麸丝绒无粘性带丝,呈肉松状,可以破除原饵料的粘度,加快入水散化,似线虫般浮动,增加诱鱼效果,是竞技、黑坑捏散炮必备。

2、开搓饵:添加10-20%的麸丝绒,饵料揉不死、防止和解决饵料返水问题。

3、开拉饵:拉饵极易“死饵”,拉饵里添加5%-10%的麸丝绒,不仅可以减轻饵料比重、不怕揉打,还可以使饵料在水里呈蓬松状,易入口。

} 关键词: 钓鱼技巧野钓选点最重要 钓鱼技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