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华人材料学博士在澳斩获健美冠军头衔:东方功夫元素功不可没
“在比赛的舞台上,运动员的肌肉形态最好。但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却是最糟糕的。”
这是王晓翔的心得。他去年刚从昆士兰科技大学毕业,现在是一位年轻的材料学博士生。所以,他除了每天在健身室撸铁,也会经常在实验室分析数据做科研,直到后半夜。
在拿到了澳大利亚自然健美比赛(Natural Building Australia)的冠军后,王晓翔说,“我相信自己是澳洲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这一荣誉的亚裔人士。我当时感到非常惊讶。毕竟在近三百名候选人中,只有三四名参赛选手是亚洲人。”
王晓翔说,参加比赛的初衷是为了检验自己的训练成果。(Supplied)
在健身领域的这条路上,王晓翔一直把施瓦辛格设定为自己的精神导师,他所代表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古典健美形态,也一直是王晓翔追求的目标。
从小在中国长大的王晓翔,也受到了一些传统功夫文化的熏陶。在竞技台上,他选择如鱼得水地将咏春和太极拳拳法融入健美摆姿,在澳大利亚的健身舞台上搞了次“跨界”表演。
比赛时,王晓翔还特地选用了知名武打电影《叶问》中一首曲名为“一代宗师 (Maestro)”的原声带,去帮助他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身体线条。
他说,这首经典配乐就像咏春功夫一样,时而动人心魄,给人一种汗毛竖起的紧张感;时而又如高山流水,轻松悦耳——这种有急有缓的音乐和他的健身展示摆姿相映成趣。
除此之外,王晓翔还特意使用了太极拳拳法作为谢幕动作,以致敬自己的文化背景。
王晓翔在健身舞台上。(Supplied)
王晓翔的健身教练Simon Stockton说,在自由展示环节,参赛者们需要自己选择音乐,来配合展示健美摆姿和肌肉的发展。在这个环节里,通过舞台表现展示出个人魅力和仪态,与展示肌肉的本身形态同样重要。
王晓翔也表示,他认为参赛者在舞台上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很多样的,而这首中国乐曲帮助他更好地展现了自己的文化和个性。
凭借着这次“东西文化融合”的尝试,王晓翔拿到了这场比赛的全场最佳自由摆姿奖。
他说,“我认为这首中国风曲目带来的加分项不小,舞台表演结束后,台下的评委反响很热烈。”
健美之路的艰辛与不易
王晓翔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健身迷,他进行力量训练已经十年有余,也曾因为伤病而不得不终止训练。但他认为,这一路上的艰辛都是值得的——“这个值得不是来自比赛的成绩,而是一路走来真正领悟了健身的精神,这是种不服输的精神。”
正是因为这份坚持,让他在这场澳大利亚自然健美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拿下全国冠军。
谈起备赛,他大方地分享起了训练中的点滴,长达30周的“健身马拉松”,充斥着苦与乐。那段时间,王晓翔每天的训练时长约两小时,这种肌肉训练以推、拉、和腿为主,三天一个循环。
王晓翔说,“健身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辈子的事。”(Supplied)
训练后的肌肉酸痛对他来讲已经是家常便饭,所以应对起来也并不困难。然而,看似容易的一日三餐却给了他不小的挑战。众所周知,饮食习惯是影响健身成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控制卡路里的摄入量,他基本上只摄入蓝莓、燕麦、西兰花、鸡胸肉等健康却没那么美味的食物;而为了减少钠的摄入量,蚝油、生抽等调味品对他来讲也是碰不起的“奢侈品”。
“到比赛前,我每天只会摄入1300大卡,这只相当于一个麦当劳汉堡的热量。”
家人从不解到“同情”
王晓翔和妻子在一起差不多十年了,两人还有一个不到两岁的儿子。陪伴儿子长大、履行各种父亲义务,这也是他肩上扛着的甜蜜负担。
王晓翔带着妻子和儿子,一起出席了自己的博士毕业典礼。(Supplied)
王晓翔说,一开始,家人都对比赛这件事表示不理解。毕竟,没有哪个妻子会享受自己独自涮火锅,没有哪个儿子会喜欢父亲总是缺席自己的户外活动,也没有人能大方地接受那些因为碳水摄入减少而突然出现的易怒情绪。
“但随着我的体态发生了肉眼可见的变化:体重减轻、血管清晰可见,脸也慢慢凹陷下去,他们也就理解了,可能更多是同情”,王晓翔调侃道。
在备赛的这30周里,他慢慢地拥有了良好的肌肉线条。但这种为了追求极限而消耗的体力和心力,恐怕也只有他自己才能真切体会到。
“它(健身)教会我在未来遇到任何困难时,不要逃避,要迎面而上。就像深蹲架上,当你的体力已经达到极限,你只能依靠自己的精神力量告诉自己,直视重量,站起来!。”
亚洲帅哥的标准是?
至于他是如何走上健身之路的,王晓翔表示这说来滑稽。十年前上大学时,因为没抢上热门的体育选修课,当时的他其实是不得已走进了学校的健身房。
他笑道,还记得当时这门选修课的名字是“健美”,而他在看到这两个字时就出现了一些排斥感——他觉得,“男性似乎跟美没什么太大关系。”
回想起2010年左右中国的健身环境,王晓翔说,当时在一线城市都很难看到健身房的身影,而一张会员卡的价格,也绝不是普通学生可以消费得起的。
他说,因为健身房并不普遍,所以过去很多人其实并不太了解和理解增肌减脂这一概念。(当时)“虽然我的肌肉当时还没有很大块头”,但他曾被长辈质疑过:“肌肉那么大,对心脏肯定不好”。偶尔也会听到一些女生看到肌肉比较大的男生后,直呼:“丑死了”。
但他说,现在情况不一样了。随着健身房的遍地开花,健身塑形这一概念也算是在中国生根发芽并蓬勃生长了起来,大家对力量训练不再会有排斥心理。
来自墨尔本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的研究员 Monica Tan说,健身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始于1970年代,这是一种男性亚文化现象。
Monica Tan(Supplied)
“这种文化曾经是一种西方现象,但在包括在亚洲内的世界其他地区发展非常迅速,”
全球健康研究所(Global Wellness Institute)最近的一份报告表明,在亚洲,尤其是在中国和印度,健身将成为 2018-2023 年体育活动经济的压倒性增长领导者。到了2023 年,亚洲将超过北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健身市场。
Monica还解释道,“阳刚之气是一个随文化背景和时间而浮动变化的概念”。
她说,近几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对于“男子气概”这一概念的解读,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一方面,“小鲜肉”男性文化有在兴起,另一方面,追求肌肉的健美也越来越受欢迎。
“但我们可能还没有进入理想的‘包容’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们会更加尊重男性气质的不同表现。而在当下,相对较新的表现形式,无论是“小鲜肉”还是“肌肉男”,都还是会时不时地被人评头论足。
来源:
ABC澳大利亚
公众号
}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