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曝停产“五粮春”在超市的价格后,引沸腾:白酒要“凉凉”?
导语:网友曝停产“五粮春”在超市的价格后,引沸腾:白酒要“凉凉”?
五粮液嫡系酒“五粮春”卖到了100元+的价格?
一个帖子有图有真相,坐实了这则消息确实为真。
事情经过:
网友在大型连锁购物超市内买酒,路过白酒区,有了惊人发现:
老款第一代五粮春,45度标价129元,50度标价154元。
虽被价格惊讶到,该网友还是没忍住拿下了剩下的库存:
5瓶45度的,6瓶50度的。
从超市价签照到最后的购物小票照片齐全
证明此事确实为真。
说到五粮春酒,酒友大多不陌生。
“名门之秀——五粮春”是其宣传语,从1996年第一代五粮液上市,五粮春就以“同工艺、同原料”、中高端(多为258元)的价格,以高性价比斩获高知名度。
卖得好、口碑好、也有品牌力,白酒也没有“临期”之说,怎么就有了这个“打折”的价格?
或许,就是因为它是“停产”的第一代。
评论区两级分化。
一边说不可能,“我拿几件都是200一瓶,还是亲戚卖的。”
一边说“这个价格好多地方有。”
不过,说“好多地方有”的评论下面,大部分都在追评“在哪啊?”
可见,这个价格在白酒市场当中并不多见。
引起沸腾后,不禁让人引发联想:难道白酒要“凉凉”?
大家可能忘记了
45度、50度的五粮春酒,已经是第一代的老款,老款因为各地存货数量和规模不同,不按照市场价处理,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可能后面还有别的酒在排着上货架呢?)
所以,这件事大概率是捡漏,再来这个超市,以这个价格应该也买不到同款酒。
那么,为什么很少人意识到,它已经停产,喝一瓶少一瓶了?
或许是因为大家的目光,还没从五粮春身上移开。
爱喝的,想买的人依然很多,它在大众市场上依然很火。
它之所以停产,不是因为“卖不出去”,也不是品牌布局的硬性需求从而做了调整,简单的是因为“不挣钱”。
第一代五粮春酒采用的是总经销制的销售方法,利润在总代手里,酒厂只能赚到基酒钱。
第一代五粮春并不是完全的“嫡系”。
如果不是酒味对得起价格和牌子,或许早有人挑五粮春的毛病。
它是“贴牌”酒
很多人都会感叹,五粮液酒产品线太复杂了。
实际上,五粮液的贴牌白酒已经达到了上百个之多,其中一部分酒质不行却贴着“五粮液”品牌的酒,非常影响五粮液的品牌形象。
五粮春酒就是经销商买断经营的贴牌酒,歪打正着卖火了,后期收回来认真打造的一款。
如今还出了52度完全为“嫡系”中的“第二代”,价格更高也没有影响销售。
然而,“贴牌酒”不全都如此“碰巧”
更多的“贴牌酒”,拥有的五粮液基因,实际上只有它的酒瓶、外包装、故事、品牌……这些都是溢价的部分,合作的商家良莠不齐,酒质本身也会良莠不齐。
并且,“中高端”酒注定不会是最精品的部分
五粮液年产量逐年上升,现已达到20万吨,两年内将会达到32万吨。
高端酒的部分仅占其中最精华的两万吨及三万吨。
剩下的才会用来按照不同的市场定位,生产优级原酒、一级原酒……
在我看来:
与其冒着喝大品牌“贴牌酒”的风险
与其喝其“非精品”的部分
不如多多品尝同样有着“名酒产区”
52°黄金度数的精品白酒
古道江湖1800
来自邛崃名酒产区,八大原酒供应产之一,品质可追溯。
32年专注基酒生产
客户覆盖一二线白酒品牌
酒质不输大牌
为什么?
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结合的最好的度数就是在52°至54°,此时酒的口味最醇和,52°是浓香酒的“黄金度数”;
与国内一二线酒品牌共享同一酒产区,纯粮食固态基酒精华酿酒,回归于酒本身的优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