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做三把壶,不配一个盖”——为什么紫砂壶配盖那么难?
紫砂壶的壶盖不小心破损了,再配一个真的很难吗?
对于顾景舟这样的大师而言,配盖也并非易事,难怪紫砂界有这样一句老话:“宁做三把壶,不配一个盖。”
在许多壶友看来,单独配一个盖,不是挺简单的吗?为什么许多工艺师宁愿重做整壶,也不愿为之修补?
1. 原料难找
为保证配制的壶盖,与原壶从质地到颜色上匹配,则需要运用同一种矿料,同一批炼制的紫砂泥,就这一点而言,即有相当的难度。
一把紫砂壶从制成到流通,再到玩家的收藏与泡养,已然经过了较长时间,一般情况下,当初制壶的原料已消耗殆尽,即使有,其寻找的过程也十分困难,可能踏破铁鞋也无觅处。
2. 大小难控
一把紫砂壶的制作过程应是连续的,在生坯阶段,壶盖就必须与壶身相适配,做到不松不紧,严丝合缝。烧制过程中,壶盖与壶身一定要整体烧制,同时受力,一起收缩,这样烧制出来的成品才恰到好处。
如果壶盖与壶身分开烧制,放在不同的匣钵里,往往会出现因为收缩程度不同而不匹配的情况。尤其是朱泥,收缩得更为厉害,极难做出一个完美匹配的壶盖。
3. 色差难调
在紫砂壶烧制的过程中,不可控的因素非常之多。进窑之后,完全复制当初烧制的条件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同一种原料,在不同的温度、烧制时间及窑内气氛等因素的影响下,每次烧制的成品都略有区别。
经过泡养的壶身,其色泽与出窑之时已有较大差别,再单独烧制一个新壶盖,势必会造成壶盖和壶身的色差,这将使一把壶的观赏性大打折扣。
4. 神韵难统一
紫砂壶配盖,除了要配出同样的泥、款、功外,更难的是要表现原壶的形、神、气。若不是同一个制壶人,很难做到风格与赋意的统一。
即使是同一个制壶大师,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及心境之下,所制成的壶,其神韵也是不同的。方非一式,圆无一相,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说,每一把紫砂壶都是独一无二、难以复刻的,对于壶盖,亦是如此。
一把紫砂壶从制作到烧成,需要经过重重工序,且烧制过程中,有许多人为不可控的因素。配置一个壶盖的成本和风险,往往是做一把壶的数倍,很可能制作数个、数次之后,也无法成功,即使是工艺精湛的大师,也不能保证修复得一模一样。所以壶友们在使用紫砂壶时,切记悉心爱护,避免磕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