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很全面,“拳在觉知”,希望给你带来启发

来源:腾讯网 2022-02-18 06:11:10

浅浅竹帘,一炷心香。生活平淡点,有规律点,这是好事。平淡安稳,并非不作为。日常生活,就是道场,体验生活,同时感悟自身。每天固定时间,关照自身。练拳,就是一种关照。找到兴趣点,并保持好奇心,你会拥有乐趣。练拳不是负担,而是乐趣。

昆仑草,雪莲花。养与练是一个东西,并不矛盾。不是狂练一阵,然后再养着,不是那个概念。练就是养,好劲滋养人。由松通运化,培养流体感,练一种传导劲。气血畅通,就是滋养诀窍。神意绵存,不受摧残干扰,元气就兴旺。

水云天,大江横。心态影响面相。心里坦荡,脸上必见光彩。心胸狭隘,面色显出阴沉。练拳,贵在情绪柔化,不干扰心性。越练越生气,是劲不对。有些武人,练出一股戾气,需要警惕。你看大海,起风时,才有浪。没风时,静悄悄。

面壁九年,影石留痕。动力定型,譬如说,一人总练枪,不给他枪,身上照样有枪意。丹田一动,身上一拧,不用思考,一个小圆儿,自然旋出来。一套拳熟了,闭着眼都能练,不用过脑子。打乱顺序,拳感还在,最后干脆不用招式,随便比划,身上还那个劲。

投湖捉月影,明月却在天。一个招式,好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劲是什么,万能钥匙,什么锁都能开。所以说,起式不是起式,白鹤不是白鹤,都是内劲变化。旋腔,坠盆,运肋,都在说那个劲。想起骑车,蹬上就走,你只会想要去哪,怎么骑,是身体的事。

傻练三年,不如明师一点。没拜师前,我自学太极,四点起床,七点练完,然后上班,起早贪黑两年,徒有个架子,收效甚微。直到拜师学艺,才知道怎么练,练什么,算是明白多了。努力勤奋,是一方面,关键还在方法。有了方法,才有方向,才好用功。

养丹田,种福田。吊丹功夫深,不是丹田有多大吊劲,而是细,极敏感。有时不管它,丹田也会暗颤。打拳时,丹劲细微松紧,甚至旋动,带动了胯法。内圈劲,是从丹田绕出来的。一圈丹田,二圈腰,三圈胯。这就好比,你拿个吊坠,上头绕小圈,底下是大圈。

能量在,江山在。肘内侧,有个点叫少海,每次里裹肘,抻一下这个点,筋劲更深细。腋下撑开,极泉开张,掤劲会增强。泛臀时,尾椎上翘,命门催拔脊柱。敛臀时,尾椎内收,扩背吊丹。肋条波动,与掌根呼应。反过来说,掌根一碾,肋条就旋。说是肋条,也是膈肌。膈肌旋动,劲会变巧。

一切慈悲,一切法喜。练拳时,会有很多体感。比如,蚁走,涌动,抽缩,微颤,柔顺,水阻,绵沉,轻跳,充盈,都是好现象,不必担心。该怎么练,还怎么练。但感觉拥堵,不通,憋僵,郁闷,生气,暴躁,懈怠,说明火候偏差,或意念不对,要及时调整。太极拳感,柔和兴旺,生生不息。心态很安稳,身体有感动,十分通畅,这就对了。

} 关键词: 这篇文章很全面 &ldquo拳在觉知&rdquo 希望给你带来启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