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传武上不了擂台,而是真正的打法会的人太少了

来源:腾讯网 2022-02-16 06:11:15

近些年,不少练习传统武术(以下简称“传武”)的挑战自由搏击,最终都以惨败告终。

之所以越来越多的人瞧不起传武,是因为他们认为传武上不了擂台,实战能力不行。

笔者认为,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岂能没有实战能力;所以不是“传武”不行,而是在练“传武”的人自己身上,当然,那些打着为传武正名的跳梁小丑们根本就不值一提。那么,为什么会有太多的“传武”者上不了擂台,难以与现代自由搏击这些抗衡呢?

今天,俺就这个现象从科学的层面去分析下。

︱环境造就高手

擂台上的高手一定是练自由搏击的多,民间的高手一定是练传武的多。

笔者这个观点不是从“功夫”角度出发,而是从“应用环境”层面剖析。

其实传统武术在冷兵器时代主要为战场服务,故为“杀人技”;但武功换军功的时代早已过去,现在更多的人是健身是兴趣爱好,是业余中的业余。

现在传统武术更多的是演法和练法,所以各种套路形式较多,真正的用法和打法精通的人很少,传承下来的也很少。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武术已经传承断代,还是有极少数人掌握真正的实战技法的,至少我还是相信高手在民间。

传统武术VS自由搏击,就好比“鸡跟鸭打架”一样,鸡在水里是搞不过鸭子的,但鸭子上了岸也不一定是鸡的对手。

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高手。成都人走太极猫步可能比不过重庆人,因为重庆人上坡下坎的环境造就了他们的腿力就比成都平原的人要好得多。

练习自由搏击的,天天在擂台这样的环境训练,他们习惯了呐喊、灯光和戴上拳套的感觉;练习“传武”的一般上台都很陌生,有的还紧张,戴上拳套功力减一半(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如果你没有顶级高手的穿透力,你的打击力就会被拳套冲消掉一半);所以,除非你是顶尖高手,能适应任何环境的实战并完全发挥出自己平时训练的水平,否则很难获胜。

反之,自由搏击的走下擂台也不一定是练传武的对手;因为自由搏击者他们习惯了擂台上的环境与各种规则;而民间传武者更擅长各种“生死决”的打法。

所以,想上擂台的传武者首先得从环境适应化训练开始;如果你不想打擂那就另当别论了。

︱功力不等于实战

有一年春节我约了几个拳友相聚交流。

其中有一个拳友是练传武的,他一掌下去断了八匹砖,硬功夫是不错的;我一当侦察兵的哥们当时表示和他友好切磋下,传武的架子还没摆好,他已经中了兵哥一个高边腿,差点被KO在地。

这种现象其实在今天很多。

传武者更多倾向于功力训练,不论你的桩功、步法、拳架子,打个比喻像修房子打地基一样;这一点的确很重要;但这并不能代表你就能实战;而自由搏击则侧重于简单直接的,诸如直拳、勾拳、摆腿这些实战应用训练,并把这些元素不断量化,再加上体能训练;日久他就能形成有效的实战运用。

所以,一般练传武的打不过自由搏击的也很正常;因为,你虽然具有“推不动”,“单手断石”等功力;但所有这些也只能证明你的功力,不能证明你的实战打击能力。

传统武术真正失传的是“功力”向“功夫”的转化。这个需要师父真教,更需要徒弟真练,传武是有这个东西的。

这里面,我觉得传统武术与自由搏击之间有互补性。

自由搏击类似于透支的锻炼,内在的东西也很薄弱,需要强化精气神的锻炼;如真正遇到传武那种“入里透内却不见红”的高手,自由搏击也是不堪一击的。

反之,传武者抱着功力上擂台的想法也是很幼稚的。

︱缺乏有效的体系训练

把功力转化成有效的打击力,这就需要有效的体系训练;而这也恰是现代练传武的人所缺乏的。

由于缺乏有效的体系训练特别是散手实战等训练,所以传武上擂台就会差一截。

现在的传武者守住一套拳架,一套功法,耍耍刀剑,弄弄推手师徒之间喂劲的多;能在明师指导之下进行体系训练、特别是散手训练的可以说寥寥无几。

过去练武的都有“相手”,相当于现在的“陪练”;现在大多数是自个儿练,当然也没有这个条件。

说直白点,现在更多者是“玩武术”而不是“练武术”;有的人连老师的喂招、喂劲及同道之间的交流都没有,更别提自由搏击那般的训练体系和强度了。

当然现在是商业社会、压力大,更多者是养身,把武术当做一种爱好;但是在旧社会,练传武的人多半是靠它吃饭的;怕别人抢饭碗、怕掉脑袋自然练功要苦得多。据说杨家老一代打太极拳一天是八遍,我们现在能有一二遍就已经了不错了。

传武要加强科学的体系训练,就必须走出对祖师爷的盲目崇拜,走出狭隘的门派思想,摆脱江湖名利的束缚,从一拳一腿去研究去努力。

我一直坚信,训练有素的传武者一定是擂台上的真正高手,你说呢。

} 关键词: 不是传武上不了擂台 而是真正的打法会的人太少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