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论前手直拳
前手直拳(译注:即咏春拳中日字冲拳)
前手直拳为截拳道的中坚骨干拳法,既可攻,又可守,可在最短的时间阻截对方的复杂攻势。
当你右脚摆前时,右手右脚就变成你主要的攻击武器,原因在于它们离对方较近,反之亦然。搏击时记住,将力大而灵活的一面向着敌人。
编注:咏春的日字冲拳,可视为立冲拳,即拳的正面如同“日”字型。上文解释“攻”与“守”的技术变化,主要指这种直线性拳法,可用自己的“截”劲,速度快、预兆小地破坏对方的攻击,类似拳击的直拳。
最后,“将….向着敌人。”这里主要指出实战中应知己,不分左、右式,将自己有力的肢体放在前面。
前手直拳是速度最快的拳法,出拳时身体姿势、平衡变化最小。以两点间直线距离最短为原理,前手直拳打击对方的机会,准确性最佳。
虽然有的门派手法限於直线的攻击路线,没有说一记直拳,可谓达到最完美的极限。实际上,直拳肯定需要各种手法、各种角度的攻击来加强它的效用,而非局限在某个特定的攻击角度。然而,一个好手需能从四面八方、各个有利的角度,运用手与脚,把握最佳时机来攻击对方。
直拳的出拳方式与一般中国武术方式大不相同。第一,出拳前,手绝不置腰间,也绝非从腰间出拳。因为,它不但不切实际,而且暴露的空门太多。此外,又凭空增加了许多无谓的攻击距离。
编注:散手搏击中的拳法,虽亦说拳,但不同武术套路演练的拳法,李小龙在此更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
截拳道的攻击里,并非全凭手打人,而是全身是手,浑身上下均是武器。换言之,不仅仅是只利用臂腕的力量,而是利用手臂作为传导,传导由眼、腰、肩、腕等传送出来的力量。
编注:这里李小龙提出“不仅仅是只利用臂腕的力量”说法,它对原有的武术技击理论可以说是一个发展,它揉合了拳击等技术的要领,如果练习时真能如此,那么,它可以使你的攻击力有一个飞跃。
日字冲拳,如直线攻向自己鼻前目标时(鼻子为身体中心线),出拳并非由肩而发,应由身体中心冲击,出拳前,手腕向下微转,在冲击的刹那,瞬间转上,以增加螺旋劲力。
编注:“身体中心线”,主要指发拳时靠身体的力量来打击对方。
有一点要注意,冲拳前切勿有准备动作(注:即预兆)。用前手直击,必需能以任何姿势出拳,任何位置出手,而不是先将手拉回腰间,或拉回肩膀再出拳。练习任何姿势出拳,然后快速恢复原来的姿势,能做到这一点,可给你意想不到的欺敌效果和更快的速度。
绝大多数的防御,主要是用后手来做,即后护手。(注:这里一般指拳击技术的拍击。)当你前手出拳时,切勿犯了传统的错误,即将后手置于腰部。后手应该辅助前手,使得攻击时有妥善的防御。例如,自己以前手攻击对方,后手则要稍高一些,以防对方对上盘目标的反击。简言之,当一手出拳时,另一手则用来封对方的手,或收回护好自己,亦可随时做连续出拳。
充分的放松,方能造成既快又有劲力的出击。前手出拳时,尽量放松与自然;在击中对方的瞬前,才紧张肌肉,握紧拳头。所有的拳击,必须能深贯入对方身体三吋内,而非点到即止
前手攻击时,最好能经常改变头部的位置,头随手变,来增加防御的效果。拳刚出几吋时,头保持在原姿势,在数吋后,就要随时因势而变了(注:这一点不宜刻意追求,只求自然)。此外,为了减少对方的反击,出手前尽量先用假动作,当然,假动作与头部的晃动均不可太过。要记住一切动作以精简为原则,“恰好够了就够了”。
收拳时,绝不可将拳放下,必须养成由原路线收回的习惯,养成将手随时摆在适当高度,以防御对方任何可能的攻击的习惯。
有时前手连续的直击极易奏效,一来对方意料不到,同时对方之“韵律”也因此受扰,如此,可为连环攻击铺路。
当进步攻击时,前脚在前手未接触目标前,不可落地,否则,身体在击中对方前就不易前进,动作不灵。记住,利用后脚,踏地撑前,使出拳更有威力。
前手必须灵活、快速,绝不可僵硬地一无动作。使手微微晃动着,是一种威胁姿态,可使对手坐立不安。象眼镜蛇般,动作只能感觉,却不及见之。此项道理对前手刺击尤为贴切,真实。
} 关键词: 李小龙:论前手直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