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赛不是胆大胆小的事儿,马拉松当下须“识时务”
春节后上班已有一周,马拉松陆续有几场中小规模的赛事启动。洪江黔阳古城半马限定了湖南省内长住人员参赛,其他一些赛事则还是敞开怀抱,面向全国跑者。
疫情已伴随马拉松两年了,如何在疫情下讨生存,始终是马拉松界需要面对的一大课题。比较让人遗憾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整个行业并没有总结出一套积极有效的调整方案,基本还是以前的老套路,办赛就靠碰运气。
进入2022后,疫情走向依然不明晰。从去年底以来,全国各地疫情就没断过。纵然有北京冬奥会,也未能“击败”疫情。
接下来这段时间,有些地方的疫情还要为春节全国性的大迁移“埋单”。留给马拉松理论上“窗口期”——三月中下旬起到四月份的机会,仍是雾里看花。
认清形势
形势一点都乐观不起来。
事实上更多赛事,现在都处于观望阶段。能不能办,如何办,谁也无法给个准信,能做的就是等待时机,见机行事。
尤其是一些影响力较大的赛事,于行业往往有“方向标”的作用,如今都按兵不动。
从时间上看,想在三四月份办赛,没有启动的,接下来也必须要有动静了,不然来不及了。不管届时能不能办成,该启动还是应该启动,除非有主管部门或主办方的明确态度不让办。
疫情还能让大家更冷静、警醒地意识到,马拉松的办赛空间跟过去两年比,没有任何改观,却有着进一步恶化的境地。而行业在历经两年折腾后,已处于一个危机阶段。此刻,该怎么做,大有学问。
在不少赛事看来,疫情下办赛,无非就是在疫情防控上加强些,其他仍旧沿用以前的做法。这样做,实质上是缺乏负责感,缺少将马拉松放在大环境中审视的眼界。
尽管过去两年间疫情下的马拉松没在疫情防控上出过问题,但越是这样,越松懈不得。本来疫情下马拉松就不受待见,但凡有一丝疏漏,带给行业的,都是毁灭性的后果。
必须要直面当前的办赛环境,摒弃之前的办赛模式。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办赛带来的疫情风险,让主办方能够很明显地看到跟过去的区别。
任何一场赛事,不管何地,规模大小,都不是孤立的。一旦在疫情防控上有了岔子,马拉松极有可能面临全国“一刀切”的毁灭性打击。
积极调整
不出意外,随着冬奥会落幕,将会掀起一阵各大赛事启动热潮。到时候,就能看出今年马拉松的一个姿态。
从过去的经验看,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赛事规模,二是参赛人员,三是防疫要求。
30000人曾是过去大型马拉松的“标配”,现在还要坚持这个规模,是有些困难了,特别是一些本地跑者不算多的赛事。适时地缩减规模,降低疫情防控压力,才是根本。
在参赛选手是否本地化上,疫情严重时,就会局限于本市、本省,没那么严重时,就面向全国低风险地区。疫情下办赛不是为了发展,乃求生存,在赛事规模缩减后,尽量本地化,更有利于主办方下决心办赛。
在防疫上,赛前核酸已成为大多数赛事的要求。并且会针对疫情变化,及时“劝退”中高风险地区参赛选手。总之,在防疫上严一点,参赛选手可能会觉得麻烦,但对赛事安全性而言,极有必要。
可能有些赛事,不做任何调整,过去两年办了,现在还会这么做。这种是不出事大家都好,一出事大家都玩完。
疫情下,马拉松迫切需要让外界看到自身的变化、调整。毕竟疫情短期内不可能散去,要有一个中长期的打算,应有与疫情共处的策略。
三四月份的这个“窗口期”,也决定着今年马拉松的“成色”。所有赛事惟有携起手来,以行业大局为重,不为办赛而办赛,而是在疫情下,寻找一条适宜的生存之道。
识时务,方能渡过当下难关,且为行业复苏赢得空间。
} 关键词: 办赛不是胆大胆小的事儿 马拉松当下须&ldquo识时务&rdquo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