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不办马拉松谁说了算?赛事主办方的诉求到底是什么
虽然马拉松当下不能办,但是办比赛是有周期的,所以这些天,陆续有些比赛开始报名了。
按惯例,三四月份的比赛,现在都该启动了,事实上,大多数都没动。毕竟,这一阵子全国疫情“此起彼伏”,给赛事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动了,有可能是白动。
在田协“适时”退出赛事主办单位之后,眼下各个赛事的主办方,便是当地政府。在马拉松这个大舞台上,主办方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在疫情前可能大家都按部就班显不出来,疫情以来,赛事主办方的态度就凸显出来了。
尤其是,行业主管部门将“权利”下放,办不办、怎么办,都是赛事自己决定。每个地方,办马拉松的初衷不同,对待马拉松的姿态就有别。
在赛事主办方眼里,马拉松是个啥,注定着这场赛事的品质。有十分看重的,有不冷不热的,有纯粹忽略的……不同姿态,是由背后的需求决定的。
动机
马拉松于跑者,是参与;于赞助商,是展示;与运营商,是生意;于主办方,是什么呢?
国内除了个别几个城市之外,绝大多数城市马拉松,都是随着办赛审批政策性松绑后,全国兴起了马拉松热潮,在那个节点前后创办的。
马拉松一直担当着群众体育排头兵的角色,人民群众有奔跑、跑马拉松的强烈意愿,这才导致马拉松能够火起来,而且一发不可收拾。
作为地方政府,在办马拉松这件事上,有随大流的,看别人办,大家都在办,自己不能没有,那就办呗,又不是什么高难度的事。
近几年来,但凡有哪座城市透露了办赛的意愿,就会有运营商找上门来。运营商,一直是赛事落地的助推剂。早些年,各地对于办赛心里没底,那时智美以专业办赛的身份出现,推动了很多赛事的创办。
那么,办一场马拉松,主办方的诉求到底是什么呢?
是全民健身不假,可是全民健身有太多的方式、形式可以开展,为什么非要选择马拉松呢。马拉松带给城市的经济效益,是有一些,却非主因。
至于说靠马拉松带动当地旅游或其他产业的活力、发展,实质上也是一个伪命题。马拉松在这些方面,是有点作用,当你拿到台面上来讨论时,会发现这些远不足以吸引主办方的。
马拉松其实是一座城市“软实力”的体现,从主办方层面,向外传递的是整个城市的热情。换言之,用马拉松这样一个新的载体,彰显城市的特性。
也就是说,主办方最在意的,其实是一种宣传效果。
形象
这就不难理解,有些赛事,非常在意央视直播了。在一些赛事的主办方看来,花上个几百万,能够在央视亮相两个来小时,在全国人民面前展示城市风貌,是一件很划算的事。
智美正是敏锐地嗅到了政府的这一核心需求,“奔跑中国”才火起来的。
任何一座城市,有其本来属性。马拉松作为主办方新的“抓手”,将其属性灌输进去。有举一城之力办赛的,誓将马拉松打造为城市的新名片。这样的赛事,不计成本,口碑也不会差。
有不少赛事,都期待着自己能有独特气质,最好能在全国独一份。这样的追求可以理解,但马拉松从来不是一个创新的行当,除了个别环节可通过技术实现创新外,更多地是在服务上下功夫。
在预算有限的背景下,你把钱花在哪里,哪里的体验感就会好些,并不存在独树一帜。总想出人头地,在马拉松领域,是不现实的。
这两年,国内一些赛事所谓的创新,就是一种营销和包装,让媒体从宣传的角度,有东西可写,有话题可议,仅此而已。
这之中也存在一个度,适度的营销和包装,也是马拉松市场化的标志之一。过度包装,使马拉松显得很功利,也容易引起一些反感。
正是由于马拉松与城市形象的挂钩,在疫情下,任何一场赛事能不能办、怎么办,都成了主办方费思量的一件事。事关城市形象,保守一点,总比激进中出了岔子好一些。
马拉松本来就非社会发展的刚需,在政府的各项工作中,也只是锦上添花的角色。因此在疫情之下,为稳妥起见,马拉松较难进入主办方视野。
疫情让人们更加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马拉松则是普罗大众追求健康的一种方式。若能以健康的视角去审视,马拉松当有更大、更重要的生存空间。遗憾的是,主办方不是从这个角度看待马拉松的。
} 关键词: 办不办马拉松谁说了算?赛事主办方的诉求到底是什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