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启轩的功夫造诣,从小跟李亦畲一起学拳,更是武禹襄的外甥
武式太极拳作为我国传统武术历史上,太极拳众多细分流派中一门风格独特的分支流派,其本身乃是太极宗师武禹襄先生结合了杨氏太极拳和赵堡太极拳,并在这2门太极拳术的基础之上,再根据自己在练拳时的诸多感悟一手创编而成的新拳式。此拳以小巧紧凑的特点所著称,同时又将强身、防身、修身融于一体,可谓是一门极其适合文人习练研修的太极拳功夫。
武式太极拳
而今天小编要和大家聊的这位李启轩先生,他便是武式太极拳一脉的第2代传人。那么关于李启轩先生的拳术造诣究竟如何?换句话说他的功夫造诣到底有多高呢?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仔细地剖析一下。
首先,从李启轩的学武履历来看。
李启轩先生于1835年在南安的石井溪东村出生,他是武式太极拳宗师李亦畲先生的弟弟,两人从开始小就一起跟着舅舅武禹襄先生(武式太极拳术的开创者)修习太极拳功夫。
武禹襄
李启轩先生一辈子都在潜心研习太极拳术,而他也正是凭借着常年以来的刻苦坚持,这才成为了武式太极拳门中一位了不起的拳术大家。
李亦畲
其次,从李启轩的人生履历来看。
众所周知,武式太极拳向来有“干枝老梅”之称,并以“朴实无华”而著称于世。凡是习练武式太极拳术的人,平时跟人交手过招从来都不重招数外形,而是更为注重接劲和打劲。平日练习过程中则讲究以意气之变换来支配人体外形运动,注重于走内劲而不露外形,如此才能达到“制人不伤人”的拳术境界。
武式太极拳
早在1875年(也就是光绪乙亥年)的时候,李启轩先生就已经是光绪年间的恩科举人。1889年(也就是光绪乙丑年)时,李启轩先生又在大挑选拔(这里的“大挑”是指清朝乾隆年间开始实行的一种制度,具体则是让那些在3次会试中都没考中进士的举人,再以20人为一批的顺序继续由皇帝指派王公大臣进行当面选拔)过程中取得了二等,并候选训导。
葛顺成
一直到1899年的时候,李启轩先生不幸与世长辞。纵观李启轩先生门下的弟子里面,清河的葛顺成先生和南宫的马静波先生都尽得其拳艺真传。而且,李启轩先生的3个儿子(李宝琛、李宝箴和李宝恒)也都是庠生。
武式太极拳
最后,关于李启轩先生一身武式太极拳功夫的相关话题,咱们今天就先暂且聊到这里。不知道大家对于武式太极拳术能不能经得起实战考验,还有哪些不一样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下您独到的意见和看法。
(了解更多有料的传武历史话题,欢迎关注“南山武史”自媒体平台,笔者耕耘创作不易,搬运势必追查到底。)
} 关键词: 浅谈李启轩的功夫造诣 从小跟李亦畲一起学拳 更是武禹襄
相关新闻